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科研实力 » 正文

翟中东

发布时间: 2022-03-30 21:01:5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我要评论()
摘要:

 

翟中东,1964年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刑法学教授,法学博士。获得澳大利亚矫正管理高级岗位资格证书(Advanced Diploma of Correctional Management)。主要学术经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爱尔兰科克大学访问学者;澳大利亚Brush Farm矫正学院访问学者;美国山姆·休士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兼职有: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犯罪与改造研究》杂志社编委、河北大学刑法专业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犯罪预防与控制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天津社科院兼职研究员、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河北省保定市人民检察院咨询顾问、河北保定市公安局法律顾问。

主要研究方向

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矫正学。

代表性科研项目

1.《刑法中的人格问题研究》,200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自由刑变革:行刑社会化框架下的分析》,2003年度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研究项目;

3.《重新犯罪防治措施研究》,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项目;

4.《社会学方法与刑罚问题研究》,2007年度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资助项目;

5.《西方国家的社区性刑罚与社区矫正》,2007年度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研究项目;

6.《矫正的变迁》,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代表性科研成果

(已发表出版著作65部,其中有9部为个人专著,主编、副主编18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有2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等转载。)

出版的9部个人专著:

1.《犯罪控制——动态平衡论的见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刑法中的人格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荣获省级规划项目三等奖)

    3.《刑罚个别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荣获司法部法学著作三等奖)

4.《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刑罚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方法与运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7.《减刑、假释制度适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社区性刑罚的崛起与社区矫正的新模式——国际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9.《矫正的变迁——国际的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4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

1.《对我国行刑社会化的思考》,《法学评论》2000年第1期。

2.《对“刑罚的执行”法律定位的学理思考》,《现代法学》2000年第1期。

3.《属人原则司法问题》,《四川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对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若干问题的认识》,《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

5.《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探讨》,《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2期。

6.《关于我国监狱法典若干规定的思考》,《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6期。

7.《“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之我见》,《法学杂志》20008月增刊。

8.《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界定问题研讨》,载王作富主编《刑事实体法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公正杯”三等奖)

9.《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第1卷。

10.《叛逃罪若干问题研究》,《云南法学》2001年第1期。

11.《论缓刑的四大价值》,《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第1期。

12.《驱逐出境司法问题》,《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13.《矫正与人格》,《中外监狱学比较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4.《向外国人非法出售、赠送文物罪研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第2期。

15.《刑罚个别化的蕴涵:从发展角度所作的考察》,《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16.《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被判刑人的移管问题》,载高铭暄等主编《21世纪刑法学新问题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市场经济时期合理的罪犯劳动组织制度的探求:模式与比较》,《犯罪与改造研究》2001年第3期。

18.《完善缓刑制度的若干建议》,《法学杂志》2001年第4期。

19.《我国刑法中的“不致再危害社会”》,《人民检察》2001年第5期。

20.《中国社会的变迁与监狱行刑社会化政策的选择》,《中国监狱学刊》。

21.《“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定性》,《刑法问题与争鸣》2001年第3辑。

22.《缓刑制度研究综述》,《刑法问题与争鸣》2001年第3辑。

23.《整体动态的犯罪人观:人格犯罪人论》,《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24.《保安处分适用瓶颈及其解决》,《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

25.《法律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我国刑事法修改——兼评公法全球化理论》,《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6.《传统刑罚个别化概念之缺陷及其重塑》,《刑事法评论》第11卷。

27.《刑罚制定个别化中的问题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8.《出狱人保护事业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前景》,《犯罪与改造研究》,20027期。

29.《法学层面上的刑罚执行根据》,《中国监狱学刊》,2002年第4期。

30.《继往开来的中国监狱学》,《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1期。《中国监狱学刊》摘编。

31.《中国社会转型及刑事政策调整》,《学术论坛》2003年第1期。

32.《跳出制裁圈:劳动教养改革进路之我见》,《中国监狱学刊》2003年第5期。

33.《行刑社会化的国际现状与我国发展的历史趋势》,《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4.《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刑法问题与争鸣》,2003年第8辑。

35.《当代英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实践》,《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4期。

36.《论刑罚裁量的基本路径》,《刑法评论》(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3

37.《关于徇私枉法罪若干问题的探讨》,《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期。

38.《关于在定罪活动中考虑人格问题的探讨》,《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200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9.《在定罪活动应否考虑人格因素》,《法制日报》200425第十版。

40.2003年中国监狱学研究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1期。

41.《矫正理念的未来——全球背景下的思考》,《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42.《将人格纳入刑事政策的犯罪学理由》,《河北法学》,2004年第4期。

43.《刑罚执行社会化的国际现状与我国的发展趋势》,《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44.《刑事犯罪与社会安全》(犯罪报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试评当代本土犯罪控制主张》,《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年第7期。

46.《论刑罚裁量的基本路径》,《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7.《关于将人格导入定罪活动的研究》,《当代法学》2004年第5期。

48.《监狱工作法制化的精神》,《中国监狱学刊》2004年第6期。

49.2004年中国大陆监狱学研究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期。

50.《间接引发犯罪的因素与关系研究》,《四川大学法律评论》(2004卷)。

51.《监狱学学科建设之我见》,载《期待与时俱进的中国监狱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52.犯罪发生的“引发式”解释及其价值》,《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5期。

53.《刑期管理:一种正在发育的行刑制度》,《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6期。

54.间接约束因素的缺失与犯罪发生关系的分析》,《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

55.关于社区矫正的推进》,《中国司法》2005年第4期;

56.地位、途径与治理:当代中国社会引发犯罪的经济因素分析》《法学评论》2005年第2期。

57.《关于恢复性司法的引入》,《法制日报》2005-02-03

58.《通过社会治理实现当代中国犯罪控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6年第5期。

59.《试论我国刑法罚金刑执行减免之规定》,《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60.2006年中国大陆监狱学研究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年第1期。

61.《创设新刑种大势所趋》,《河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62.《自由刑变革的推进原则与逻辑》,《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63.《社会治理:犯罪控制的根本途径》,《中国刑事政策报告》(第2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7年版。

64.2007年中国大陆监狱学研究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8年第1期。

65.2008年中国大陆监狱学研究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年第1期。

66.《原由、方法与代价:中国传统社会犯罪控制的几个问题》,《刑事法学的当代展开(上下册)》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

67.《矫正有效的原则——西方的研究》,《中国监狱学刊》2009年第1期。

68.《当代英美刑法中的人格地位与人格评估》,《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

69.《关于重新犯罪防治政策调整的思考》,《法学家》2009年第2期。

70.《有的放矢不过不枉——评吴宗宪著〈罪犯改造论〉》,《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年第2期。

71.为郑详的《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新犯罪控制研究》所作书序,(2009年厦门大学出版社)

72.《当代西方国家的罪犯文化教育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9年第5期(2008年度黄丝带研究成果)

73.《罪犯劳动的地位:国际的视角》,《中国监狱学刊》2009年第5

74.《关于将人格导入刑罚裁量的初步思考》,《学习论坛》2009年第11期。

75.2009年中国大陆监狱学研究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1期。

76.《危险管理:当代西方国家维护监管安全的基本实践》,《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2期。

77.《试析监狱监管与矫正资源的短缺与过剩问题》,《中国司法》2010年第2期。

78.《罪犯劳动的组织:国际的视角》,《中国监狱学刊》2010年第2期。

79.《危险评估与控制——新刑罚学的主张》,《法律科学》2010年第4

80.《西方矫正制度新进展:矫正需要评估与矫正项目实施》(一),《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9期。

81.《西方矫正制度新进展:矫正需要评估与矫正项目实施》(二),《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10期。

82.《西方矫正制度新进展:矫正需要评估与矫正项目实施》(三),《犯罪与改造研究》2010年第11期。

83.《关于完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出台机制的思考》,《犯罪研究》2010年第5期。

84.《监区与社区一体化管理:国外的实践(上)》,《中国监狱学刊》2010年第6期。

85.《监区与社区一体化管理:国外的实践(下)》,《中国监狱学刊》2011年第1期。

86.2010年监狱理论研究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11年第1期。

87.《我国刑罚制度改革建议“被冷落”现象之反思:以实践社会学为分析工具》,《法商研究》2011年第2期。

88.《将恢复性司法引入行政拘留的建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89.《社区矫正在我国推进的基本逻辑要求》,《社区矫正评论》第1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90.《试析控制重新犯罪的重返社会范式》,《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第4期。

91.我国刑罚执行面临的三大制度创新》,《河北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92.《当代西方国家的罪犯文化教育:评价、地位与组织》,《监狱学论坛》第1期,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93.《假释适用中的再犯罪危险评估问题》,《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11期。

94.《英美半监禁刑的种类、崛起及中国价值》,《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95.2011年监狱理论研究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12年第1期。

96.《社区矫正中的危险管理问题》,《中国监狱学刊》2012年第1期。

97.《缓刑适用中的再犯罪危险评估问题》,《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98.《中国社区矫正立法模式的选择》,《河北法学》2012年第4期。

99.当代国际行刑领域正在发生的变革》,《河北法学》2012年第10期。

100.《2012年监狱理论研究综述》,《犯罪与改造研究》2013年第1期。

101.《实证方法在刑罚领域中的价值、应用与中国前景(上)》,《中国监狱学刊》2012年第2期。

102.《实证方法在刑罚领域中的价值、应用与中国前景(下)》,《中国监狱学刊》2012年第3期。

103.《现代西方国家在社区矫正中所使用的矫正方法——项目矫正》,《犯罪与改造研究》2013年第9期。

获奖情况

1.2012年因个人专著《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荣获司法部司法行政干部业务培训优秀教材二等奖。

2.2012年因个人专著《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荣获河北省第13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2010年作为主要作者之一的《当代刑法理论探索》荣获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5.2003年因个人专著《刑罚个别化研究》荣获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6.2003年因个人专著《刑法中的人格问题》荣获河北省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也是唯一的法学奖。

7.2008关于社区矫正的推进》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

8.2006年因《犯罪控制——动态平衡理论的见解》一书荣获首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根据教育部文件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为部级奖励)。

 

成果简介

一、《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简介

《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是翟中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是我国重新犯罪防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论著从国际水平对有关重新犯罪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作者在借鉴国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将重新犯罪防治政策的范式归纳为:威慑范式、矫正范式、重返社会范式、剥夺范式与综合范式。该书认为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包括:威慑类政策,危险评估与控制类政策,矫正类政策,重返社会类政策,罪犯劳动组织与职业培训类政策,罪犯教育类政策。

由于论著旨在全面反映国际社会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因而,《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积极将国际社会有关重新犯罪防治的新政策、新制度、新理论介绍到国内。本书还就改革我国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制定、出台机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作者认为,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以有效控制重新犯罪,课题主张建立国家与地方重新犯罪信息发布平台、构建重新犯罪防治的社会关系网络、建立重新犯罪防治政策智囊库。

概而言之,《国际视域下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一书比较全面反映国际社会重新犯罪对策的研究成果,梳理了重新防治犯罪政策的知识,填补了国际视域下重新犯罪防治政策知识体系上的空白。书中的内容对时下建构我国自己的重新犯罪防治政策体系,探寻重新犯罪防治的措施,遏制重新犯罪的可能上升具有的重要参考价值。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二、《社区性刑罚的崛起与社区矫正的新模式——国际的视角》简介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研究项目《西方国家的社区性刑罚与社区矫正》的最终成果,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讨论社区性刑罚与社区矫正新模式的著述。

为了在制度层面、措施层面全面揭示帮助服刑人员“重返社会”政策的内涵,并从整体上把握社区矫正,该书将体现重返社会政策的主要制度一并介绍给读者。由于社区刑、半监禁刑与监禁刑执行领域中的帮助服刑人员重返社会的政策具有明显的相同性,故此书以社区性刑罚这一概念一并涵盖。此书在上部论述社区性刑罚,而在下部论述社区矫正。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社区行刑罚产生的思想及社会实践来源“重返社会政策”。具体介绍了重返社会政策的含义、兴起及原因、具体实践及意义。上部共有三章,主要是对社区行刑罚进行简要说明,内容涉及社区行刑罚的兴起历史、社区行刑罚的种类、社区行刑罚对刑罚体系的重构及对社区矫正的推进。下部有四章内容,主要是对社区矫正的新模式,内容涉及社区矫正的模式类型、新社区矫正模式下的服刑人员管理——危险管理、新社区矫正模式下的服刑人员矫正——项目矫正、恢复性司法。

总体上来讲,全书思路清晰、章节设置合理妥当,全面阐述了社区矫正的各种模式,反映了社区性刑罚发展的框架与社区矫正的最新发展。

三、《矫正的变迁》

本书是作者主持的2009年度教育部一般项目矫正的变迁的最终成果。作者利用两次访学与20多年研习的经历,在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与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矫正的变迁》一书,旨在讲清矫正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以中国为立足点,在国际视域下考察监狱、矫正发展的来龙去脉,是本书设计的基本思路。本书以矫正制度变革的历史进程为纵轴,以国际社会矫正思想与制度发展与我国矫正思想与制度发展为横轴,勾勒国际社会矫正思想与制度的变迁,以及中国矫正制度思想与制度的变革。作者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中后期与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初三个时间点上考察国际与中国的矫正思想与制度的变迁。该书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矫正思想与制度的变迁,同时也可以关照到国际社会矫正制度变迁背景下的中国矫正理论与制度的变迁。

不知道世界,就不知道自己。《矫正的变迁》一书有利于认清中国的矫正发展状况及发展阶段,有利于推动中国矫正制度的改革及中国矫正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3.2010年因个人专著《刑法中的人格问题》荣获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CopyRight @ 2014-2024 版权所有: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03号  邮编:071000